“文革”结束,王老师己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,但被“小将”打断了两条筋骨,骨尖刺穿了横膈膜,乃至肠脏涌上了胸腔,身体复原后,立即投身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工作。《古典戏曲略说》中所收的论文,最为重要的几篇都是发表于“文革”之后。值得学习的是,王老师虽然已进入老境,但从不故步自封,而是不断追求,与时俱进。即使老眼昏花,他也认真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,在《徳意志意识形态》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等论着中得到启发,写出了长篇论文《从凤求凰到西厢记》。王老师从有关卓文君、司马相如的传说及有关文献入手,逐步联系到不同时代恋爱和婚姻形态的演变,论述从“始乱终弃”发展到“大团圆”结局,乃至《西厢记》提出“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”的过程,用以说明爱情、婚姻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潮和人类发展历史的关系,他认为:“同一个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故事,先由喜剧变为悲剧,又由悲剧变为喜剧,转了一个圈,但它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,而是螺旋形地上升了。”另外,王老师在文章中,经常使用恩格斯说了多遍的“性爱”一词,注意到婚恋与人的本能的关系,实际上,他是关注到“人性”的问题,认识到人性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。在这里,王老师能够把文本的源流分析,提升为具有规律性意义的理论,它对文本“题材学”的研究,也有着启迪的作用。
加盟热线:long8游戏网页官方线路
|